白褲瑤是布努瑤支系中一個講本地土語、無文字的分支群體,主要分布于桂黔交界地帶。本書在16個月的田野工作基礎上重點考察了白褲瑤的傳統(tǒng)信仰體系,從作為象征符號之集合的宇宙觀展開,探討信仰體系為白褲瑤人營造秩序化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怎樣的支撐,分析其微觀過程與作用邏輯,嘗試提煉出其中的文化機制,并借此窺探白褲瑤人對于“人”之存在價值與意義的追求。放置于瑤族的整體語境中,白褲瑤的傳統(tǒng)信仰體系呈現(xiàn)諸多“非典型”與“非均質”特征,折射出南嶺走廊區(qū)域多民族文化交流與交融的常態(tài);當下其作為文化景觀和文化資本的一面愈發(fā)凸顯,這種轉變昭示著曾經“內向”的白褲瑤人開始更多地思考與國家話語之間的聯(lián)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