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建立前瞻性的中國實踐社會科學/1
第一編 中國經驗的悖論性
中國研究的規(guī)范認識危機——社會經濟史中的悖論現(xiàn)象/33
連接經驗與理論: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學術/82
《實踐與理論:中國社會、經濟與法律的歷史與現(xiàn)實研究》導論/127
第二編 選擇與綜合西方不同理論傳統(tǒng)
學術理論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四個陷阱和一個問題/179
社會科學和法學應該模仿自然科學嗎?/213
建立前瞻性的實踐社會科學研究:從實質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缺點談起/260
第三編 探尋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概括
集權的簡約治理——中國以準官員和糾紛解決為主的半正式基層行政/295
中國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 ——國家與社會間的第三領域/331
我們的問題意識:對美國的中國研究的反思/359
中國法律史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421
探尋扎根于(中國)實際的社會科學/447
第四編 融合中西方的學術
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權利與實用/489
中國古今的民、刑事正義體系——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法系/522
怎樣推進中國農產品縱向一體化物流體系的發(fā)展?——美國、中國和“東亞模式”的比較/579
第五編 進一步的前瞻性探索
重新思考“第三領域”:中國古今國家與社會的二元合一/609
探尋中國長遠的發(fā)展道路:從承包與合同的區(qū)別談起/655
國家—市場—社會:關于中西國力現(xiàn)代化路徑不同的思考/689
“小農經濟理論”與“內卷化”及“去內卷化”/727
附錄
從二元對立到二元合一:建立新型的實踐政治經濟學/759
代后記 實踐理論與中國研究:法學與社會科學/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