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比較文學領域關于現代文學兩篇巨著的研究著作。部分為“引論”,重在概論本文研究圍繞“民族生命本體的現代重構”這一基點與主旨的宏觀格局與具體步驟。第二部分主要論述《野草》與《燭虛》的標志性,即二者之于魯迅、沈從文乃至民族生命本體現代重構的存在。第三部分主要論述《野草》與《燭虛》中的“我”,即民族現代生存之“有”一極。第四部分主要論述《野草》與《燭虛》中的“人”,即民族現代生存之“無”一極。從以“我”“立之為極”的“”出發(fā),透視民族生命的非人性病灶本身就是民族生命本體現代重構的現實發(fā)生。第五部分主要論述《野草》與《燭虛》的生命哲學,即在“我”與“人”的兩極觀照中呈示出人之為人的應對。第六部分主要論述《野草》與《燭虛》的藝術形態(tài),即二者是以怎樣的藝術方式“啟人生之閟機”的。第七部分為“結論”,重在歸結魯迅與沈從文在民族生命本體現代重構中的召示意義。我們在社會實體建構中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的同時,還必須在民族生命本體建構中鮮明標示出形而上向度,使之落地生根,真正熔鑄為民族生命的自因本性,由此在自身中獲取一種自由自律的自我超向人類尊嚴與無限創(chuàng)生的不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