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故事發(fā)生洞庭湖畔,取材于洞庭湖區(qū)現(xiàn)代蘆葦場生活,十分獨特。湖區(qū)每年不漲春水便漲秋水,要不便來場人畜皆懼的夏汛。滔天洪水不只淹沒了洲灘上的糧食,還沖垮了高臺上的茅屋或茅棚。新中國成立后,*幫助樵民圍湖筑垸,葦蕩的人民從此搬進小垸里,開始建設自己理想中的家園。小說以此為基點,描寫了支部書記江國祥的女兒江夢凡高考落榜后,回葦場生活的一年。這一年,江夢凡的三個好友,艾朵兒因*后失身而遠走他鄉(xiāng)、曹志云遭遇背叛而精神失常、陳文英為救結婚對象用婚姻作交易,而且自己的感情也受挫的不幸經歷,以及旁觀了父輩們在葦場改制之前的奮起與掙扎,完成了從葦場生活旁觀者到親自參與者的身份轉換,也完成了從任性無知到憧憬和追求自強、獨立的性格轉換。作品借艾朵兒、曹志云等少女的不幸遭遇,暗示了蘆葦產業(yè)的衰敗,同時借此告訴人們風景優(yōu)美、特產豐富的洞庭湖,也像花季少女一樣需要悉心保護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