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田仁史(1972—2021),日本宮城縣仙臺市人。1995年畢業(yè)于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1997年于京都大學人間環(huán)境學研究科獲碩士學位,2003年于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生前任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神話學與宗教民族學方向)。其研究領域為宗教學、民俗學、神話學、文化人類學,著有《獵頭宗教的民族志》(筑摩書房 2015)、《喜食異物:狗、土壤與人類食物信仰 》(亜紀書房 2017)等30多部圖書(包括合著、參撰);發(fā)表《負的文化淵源?文字喪失的神話》(2017)、《羽衣傳說中民族研究與文學的連接點》(2016)、《牧民倫理與農民倫理:從宗教民族學的角度看沖突、戰(zhàn)斗和武器》(2015)、《希伯德和19世紀的日本神話研究》(2015)、《從南島語系角度看出云神話》(2013)等80余篇。曾任日本印度學與佛學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東北民俗學會常務委員。譯者:王靖宇,云南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際合作專員,畢業(yè)于四川外國語大學,獲日本語學士、日本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兼為自由譯者,譯有《和食器》等日語圖書多部,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本宗教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曾任云南省外事辦派駐日本巖手縣公務員,專司中日文化學術交流。 校譯者:張多,云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云南大學神話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民間文學博士,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與民族音樂學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神話學、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在神話學領域發(fā)表著述若干,學術兼職有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比較民俗研究會會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