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當代精神分析大師約翰·斯坦納的一本重要著作,旨在探討臨床心理治療中的兩個難題:一是如何與卡住的病人進行有意義的接觸,二是如何處理變得重復、靜態(tài)、無成效的分析。對此,斯坦納提出了精神退縮理論。他認為,許多困住的病人會在治療中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稱為精神退縮的心智狀態(tài)來保護自己免受痛苦,他們躲在這個避難所里,回避與分析師和現實世界的接觸。但如果病人退縮的時間過長或反復,就會導致分析卡住,病人的發(fā)展受阻。在這本書里,斯坦納詳細地闡釋了精神退縮理論及其依賴的病理組織等,并用案例和故事說明了它們的運作機制與方式。為了給其原創(chuàng)概念提供更廣泛的背景,斯坦納汲取了許多精神分析文獻中的思想,例如克萊因對偏執(zhí)-分裂位和抑郁位的區(qū)分,并簡要回顧了前人關于人格病理組織的工作。他著眼于這些組織作為抵御無法忍受的內疚的防御方式,描述了可逆的人格分裂機制,以便重新獲得喪失的自體部分并將其重新融入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