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第一講 世界貿易與明代財政問題
一、明朝的貨幣問題——大明寶鈔的廢棄
二、明代白銀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問題
三、從朝貢貿易到海禁的有限度開放——福建漳州的月港與廣州的澳門
四、海上的絲銀之路
五、白銀成為流通的主幣以后,對明財政收支的影響
第二講 張居正及其改革
一、敘言
二、張居正的出身及其入仕時的制度背景
三、張居正入閣以前的歷史背景——嘉靖時期的政治問題和社會矛盾
四、隆慶皇帝時內閣的情況
五、馮保與高拱的對立及張居正執(zhí)政
六、張居正執(zhí)政方略
七、張居正與萬歷之間的矛盾
八、張居正之死及明朝政局的變化
九、結語
第三講 萬歷怠政與明末黨爭
一、隆慶這個皇帝的德性
二、萬歷這四十八年皇帝怎么做的
三、沖幼時期的萬歷帝
四、醉生夢死、唯利是圖的萬歷皇帝
五、萬歷搜刮民財之礦監(jiān)與稅監(jiān)
六、萬歷怠政與明朝官僚機構的癱瘓
七、關于爭國本的問題
八、妖書案和福王之藩
九、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
十、東林黨與閹黨之爭
十一、閹黨的一時猖獗及其滅亡
第四講 清朝興起與明朝滅亡
一、滿族的興起與后金的建國
二、明朝遼東形勢的崩潰
三、皇太極即位以后所面臨的形勢與抉擇
四、皇太極時期明清之間的較量
五、崇禎時期對清作戰(zhàn)的屢次失利
六、明末農民起義的興起與發(fā)展
七、農民軍力量的壯大與政權之建立
八、農民軍攻占北京的歷程與崇禎之死
九、怎么看崇禎這個明朝的最后一個皇帝
第五講 李自成的潰敗與南明的抗清活動
一、敘言
二、順治福臨如何繼承帝位
三、李自成進京以后清政府的直接反應
四、李自成軍進京以后農民軍的精神狀態(tài)
五、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
六、山海關一役的前前后后
七、多爾袞帶清兵進入北京以后的各項重大措施
八、多爾袞入京以后對全國政局采取的基本策略
九、大順政權的潰敗與清政府統一北方地區(qū)
十、福王政權的極度腐朽與黨爭再起
十一、左懋第北使之事
十二、復社紀事
十三、江北四鎮(zhèn)
十四、南明政權對清兵即將南下的認識和準備
十五、左良玉東進討伐馬士英
十六、清師南下,福王政權的覆滅
十七、江南地區(qū)江陰等地的抗清斗爭
十八、江南的奴變——南明政權瓦解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
十九、兩年小結
二十、浙閩地區(qū)魯王與唐王的抗清斗爭及清政府對江南沿海剿撫并行的政策
二十一、鄭氏父子在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反清活動
二十二、桂王政權抗清活動始末
二十三、鄭成功北伐及清朝的遷界事件
第六講 順康間的經濟政治與統一帝業(yè)的完成
一、清初的各項經濟政治措施
二、多爾袞與福臨——順治十八年的前期和后期
三、康熙親政前后所面臨的局勢和問題
四、平定三藩之亂
五、收復臺灣
六、邊疆與中原統一的歷史因緣
七、俄羅斯東進與《尼布楚條約》以及《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
八、康熙初年漠北喀爾喀三部內款與親征噶爾丹
九、清政府與準噶爾部對藏區(qū)統治權的爭奪
十、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平定
十一、雍正、乾隆年間對準噶爾部的征伐
十二、乾隆時期回疆的平定
十三、土爾扈特回歸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