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我社“羅特小說集”的收官品種,收入短篇集《漂泊的猶太人》(張晏譯)、《白城》(顧牧譯)和短篇小說《四月》(孫愛群譯)。 《漂泊的猶太人》諷刺意味很濃,作者用既愛又恨的筆觸描畫東歐猶太文化,講述了很多猶太人被迫在世界各地漂泊的痛苦經歷,其中對新的故鄉(xiāng)——那些位于維也納、柏林、巴黎和紐約的猶太聚居區(qū)的刻畫尤為動人。 《白城》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約瑟夫·羅特已是德語國家的明星記者,尤其以撰寫系列旅行報道而出名。他就職于《法蘭克福報》,1925年,報社派他前往法國南部。這段時間在他的整個人生中算是美好時光,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他也將這段經歷稱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日”。他從法國南部的不同城市發(fā)出系列報道,最終結集并以《白城》命名?!栋壮恰访枋隽艘慌上楹桶矊帯⑴c世無爭的景象,這在他以表現(xiàn)現(xiàn)實為主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少見的。書中羅特對社會的觀察,對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城市人文歷史的描述,尤其是對人物的觀察描寫十分深刻,生動傳神,文筆曲折,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