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第1章 時間與導航 1
1.1 時間 1
1.1.1 記時與鐘 3
1.1.2 陽歷與陰歷 11
1.1.3 星期的起源 13
1.1.4 回歸年 15
1.2 導航與標準時間和時間同步 17
1.2.1 航海與導航 17
1.2.2 導航與標準時間和時間同步的關系 19
1.2.3 無線電導航 22
1.2.4 衛(wèi)星導航 23
1.2.5 衛(wèi)星導航現代化 26
參考文獻 27
第2章 國際天球參考系ICRS與國際地球參考系ITRS 30
2.1 國際天球參考系 30
2.1.1 IAU有關國際天球參考系的決議 31
2.1.2 國際天球參考系ICRS與國際天球參考架ICRF 53
2.1.3 J2000.0歷元及歷元改正 55
2.2 國際地球參考系 57
2.2.1 國際地球參考系ITRS 57
2.2.2 IAG和IUGG有關地球參考系的決議 58
2.3 國際地球參考系ITRS與國際天球參考系ICRS之間的轉換 60
2.3.1 中間坐標系與歲差章動 60
2.3.2 ITRS與GCRS之間轉換矩陣 69
2.4 常用的幾種天球坐標系 74
2.4.1 赤道坐標系 75
2.4.2 黃道坐標系 77
2.4.3 地平坐標系 79
2.5 有關天球參考系的天文術語及解釋 81
參考文獻 88
第3章 時間與時間定義 92
3.1 儒略日期JD和簡化儒略日期MJD 93
3.2 恒星時及世界時轉換成恒星時 94
3.3 世界時 97
3.3.1 世界時、恒星時與地球自轉角 98
3.3.2 區(qū)時 101
3.4 歷書時 102
3.4.1 歷書秒與歷書時 103
3.4.2 歷書時定義的討論 104
3.5 原子時 106
3.5.1 原子秒的標定及原子時的定義 107
3.5.2 原子時的建立 108
3.6 協(xié)調世界時UTC與閏秒 110
3.7 有關閏秒的討論 112
3.8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時間 114
3.9 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服務 115
3.10 我國時間服務 115
參考文獻 116
第4章 相對論框架下的時間與時間同步 119
4.1 相對論框架下的本征時與坐標時 120
4.2 地心地固坐標系與Sagnac效應 125
4.3 度規(guī)張量與坐標時 128
4.3.1 地球時TT與地心坐標時TCG之間的轉換 128
4.3.2 地心坐標時TCG與質心坐標時TCB之間的轉換 130
4.3.3 質心力學時TDB與質心坐標時TCB之間的轉換 133
4.3.4 ECI坐標系中的無線電測距相對論改正 135
4.4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中的相對論改正 137
4.4.1 本征時、TT與重力勢間的關系 139
4.4.2 地球質心引力勢(廣義相對論)引起的相對論影響 140
4.4.3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相對論影響 141
參考文獻 143
第5章 時間傳遞 145
5.1 衛(wèi)星時間傳遞技術 146
5.2 衛(wèi)星雙向時間與頻率傳遞技術 149
5.3 衛(wèi)星雙向時間與頻率傳遞原理 151
5.4 衛(wèi)星雙向時間與頻率傳遞的系統(tǒng)誤差 156
5.4.1 衛(wèi)星相對于地面運動的影響 157
5.4.2 地球自轉的影響——Sagnac效應 161
5.4.3 電離層影響的改正 165
5.4.4 儀器系統(tǒng)誤差的校準 166
參考文獻 169
第6章 衛(wèi)星測距與測距改正 172
6.1 衛(wèi)星覆蓋與衛(wèi)星導航 173
6.2 單向測距 175
6.2.1 偽距、載波相位測量及其幾何時延 176
6.2.2 衛(wèi)星距離差的相關測量幾何時延 177
6.2.3 地面VLBI觀測河外源的幾何時延 181
6.3 雙向測距及激光測距 185
6.4 基準點定義與觀測改正 187
6.4.1 地平式裝置的系統(tǒng)改正 188
6.4.2 赤道式裝置的系統(tǒng)改正 189
參考文獻 190
第7章 統(tǒng)一載波測控系統(tǒng) 193
7.1 統(tǒng)一載波測控系統(tǒng)簡介 193
7.2 統(tǒng)一載波測控系統(tǒng)的功能 194
7.3 測控天線跟蹤系統(tǒng) 196
7.3.1 測控天線步進跟蹤模式 196
7.3.2 天線圓錐掃描跟蹤模式 197
7.3.3 天線相位單脈沖跟蹤模式 197
7.3.4 天線幅度單脈沖跟蹤系統(tǒng) 201
參考文獻 202
第8章 “對觀測”衛(wèi)星測軌方法與技術 203
8.1 雙向測距特征的“對觀測”測距原理 204
8.2 轉發(fā)器時延 207
8.3 高速偽碼在“對觀測”技術中的應用 208
8.4 “對觀測”測量模式的組合 210
8.4.1 “對觀測”自收自發(fā)測量及DOP討論 211
8.4.2 “對觀測”主從式測量及測軌精度評估 219
8.4.3 “對觀測”全視測量模式的優(yōu)勢 223
8.5 “對觀測”技術的儀器系統(tǒng)差精確測定 227
8.5.1 “對觀測”儀器系統(tǒng)改正 227
8.5.2 “對觀測”技術的儀器系統(tǒng)差測定原理 228
8.5.3 “對觀測”儀器系統(tǒng)差測定 230
8.6 “對觀測”模式在衛(wèi)星測軌的優(yōu)勢 231
參考文獻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