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民法典評注”條文選注系列的第3冊,收錄評注作品12篇,分布于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內容包括:第157條法律行為無效之法律后果,第410條抵押權的實現,第420條最高額抵押權的一般規(guī)則,第538條撤銷債務人無償行為,第590條合同因不可抗力而免責,第679條自然人借款合同的成立,第701條保證人抗辯援引規(guī)則,第807條建工價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第1022條第2款有期限肖像許可使用合同的法定解除權,第1060條日常家事代理,第1067條第1款子女對父母的撫養(yǎng)費給付請求權,第1184條侵害財產造成財產損失的計算。 “中國民法典評注”(藍色版)始于2016年,是由朱慶育、高圣平擔任總編,以德國大型民法典評注為參照,匯集了中國民法學界七十位知名學者以及資深實務界人士共同參與和撰寫,對中國民法典進行體系化、規(guī)范化評注的一項長期而宏大的學術工程。 “中國民法典評注”(藍色版)的撰寫規(guī)劃,將《民法典》全部1260個條文依規(guī)范意義脈絡劃分為90個規(guī)范群,作為寫作單元。寫作進程與發(fā)表出版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對規(guī)范群中的核心條文撰寫評注,經評注工作坊集體討論修改后,先行發(fā)表于法學期刊;第二階段,對發(fā)表后的條文評注,結集出版《中國民法典評注·條文選注》,以“冊”計序;第三階段,對完成的規(guī)范群評注,符合單獨出版條件的,以《中國民法典評注·規(guī)范集注》之名出版,以“輯”計序;評注撰寫的最終成果呈現于第四階段,屆時,所有條文評注回歸法典條序,出版以“卷”計序的《中國民法典評注·體系評注》。四個階段在時間上并不嚴格區(qū)分,根據各部分的完成程度交替展開。 每一個民法條文,內有其規(guī)范目的,外有其所處體系,上有其學理依據,下有其實踐發(fā)展。民法典評注是以每一個法條為基本對象,揭示規(guī)范目的以錨定體系定位,借助民法原理而觀照實踐得失,盡可能全面地涵蓋該條文可能涉及的各類法律適用問題,并提供對應的答案。同時,評注還可以針對條文文義未及之處,借助民法原理和裁判智慧發(fā)展法律體系。 評注的寫作結構分成四大部分:規(guī)范意旨、構成要件、法律效果與舉證責任,力圖統(tǒng)合所有相關的代表性著述、法律文件、司法判例等材料,全面整理法條之下的立法觀點、學術觀點與司法觀點,以求窮盡法條之下的所有法律適用情形,為裁判提供依據。 評注對每一法條兼具條文解釋、觀點整理、法理評析、詳備查詢、前沿引領五大功能,通過深化對條文的理解,推動理性適用;通過理性適用,推動民法體系發(fā)展。不僅能助力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實務人士更加全面準確地理解與適用民法典,也能推動更為深入務實的民法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