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我國被譯作“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反復、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各國財政空間受限、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擴大的挑戰(zhàn),PPP模式在吸引和撬動社會投資、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彌補基礎設施不足、提供優(yōu)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及其他更多方面的優(yōu)勢作用越發(fā)凸顯,得到全世界的廣泛認可。 數據顯示,自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全國PPP項目數量過萬,單個項目投資額數以億計,投資總額超過16萬億元,其中超過4000個項目尚未開工。如此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驚人的項目體量、錯綜的項目進度、復雜的運作模式,無不決定了PPP法律規(guī)制的“任重道遠”。有關的立法計劃,最*人民法院出臺的有關司法解釋,足可見法律規(guī)制之必要與迫切。 中國的PPP法律既應是中國的,也應是世界的。鑒于此,本書聚焦美國PPP法律制度,在梳理美國PPP法律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與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系統論述美國PPP的授權法律制度、項目實施法律制度、項目融資法律制度,并嘗試剖析美國PPP法律制度與其他法律政策的銜接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以期為我國PPP治理體系的完善,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略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