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學二十年 論文選編》
輯一
有關“溫州研究”或“溫州學”的一些看法/錢志熙
創(chuàng)立溫州學研究溫州學(外一篇)/奚從清
說說溫州學/洪振寧
略談溫州學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徐佳責
溫州學研究任務及方法的思考/胡曉慧
科學構建溫州學學科體系助力文化溫州繁榮發(fā)展/潘忠強
輯二
永嘉學派略論
——以葉適為中心/楊國榮
海外葉適經濟思想研究論析
——百年典案:從哥大到京大經濟學研究中的葉適/葉坦
試論永嘉學派的活動方式
——以陳傅良門人集團為中心/王宇
豪杰精神與思想范式重建:
從王開祖看永嘉學派一個被忽略的精神面向/劉梁劍
永嘉禮學研究的制度儒學面向及其現(xiàn)代意義/孫邦金
融會中西通經致用
——論永嘉學派的近代命運/陳安金
輯三
符號與記憶:康樂風流千百年,永嘉山水傳碧鮮/夏妍
唐宋時期釋玄覺《證道歌》的版本與傳播
——以敦煌文獻、碑刻資料為中心/侯成成
宋代溫州科舉的興盛及其背景/朱海濱
從永嘉文體到永嘉文派/楊萬里
試論南戲“艷段”《張葉諸宮調》/陳瑞贊
20世紀初的學術轉關與南戲在文學通史中的確立/浦晗
甌江山水詩路的文學地理形態(tài)與演變/陳凱
永昌堡英橋王氏的人才、善行與文化遺存/洪振寧
宋恕與經學:經世學近代學術取向
——兼論《六齋卑議》與清末變法思想及“瑞安新學”/李天綱
承續(xù)永嘉精神:夏鼐早年治學的心路歷程及其學術風格/劉春強
一位詞學家的史學夢/錢云
東甌的族群遷徙與融合過程述論/林亦修
明清東南沿海衛(wèi)所信仰空間的形成與演化
——以浙東樂清地區(qū)為例/宮凌海
地方神明如何平定叛亂:楊府君與溫州地方政治(1830-1860)/羅士杰趙肖為(譯)
近現(xiàn)代溫州的疫災與民間信仰/潘陽力
輯四
南宋建炎嘉定年間溫州商業(yè)研究/董孝良陳明昊王素英
論張璁的“大禮議”與改革思想/張立文
明中葉溫州山人結社的地域社會機制與文化形態(tài)/張侃
列女書寫、婦德規(guī)訓與地域秩序
——以明清樂清縣志為中心的考察/李世眾
地方士人與晚清地方的下層“啟蒙”
——以浙江省溫州府為例/徐佳貴
合作與分歧:“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地方的互動
——以永嘉新學會及《新學報》為中心(1919-1920)/趙詩情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溫州米荒問題
——以1940年為例/簡婷
輯五
城市化進程中鄉(xiāng)村社會結構變遷和文化轉型
——轉型期溫州農村社會發(fā)展考察/朱康對
政府意志與經濟民營化:一種互惠式生產性政治關系
——對“溫州模式”演進的再思考/任曉
溫州發(fā)展的復歸與超越/馬津龍
由“溫州模式”到“溫州人模式”探析/包松陳湘舸
從溫州模式到浙江現(xiàn)象:過程與邏輯
——兼論溫州模式的歷史地位/徐明華
海外溫商創(chuàng)業(yè)模式研究
——基于32個樣本的觀察/張一力
《溫州學二十年 著作提要》
輯一
溫州文獻叢書
蒼南文獻叢書
平陽地方文獻叢書
樂清文獻叢書
樂清學人文叢
南戲大典
溫州方言文獻集成
溫州市圖書館藏日記稿鈔本叢刊
浙南革命歷史文獻匯編
溫州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
瑞安市博物館(玉海樓)古籍普查登記目錄
龍灣文獻書目提要
溫州歷史文獻集刊
老溫州系列叢書
英文文獻中的“溫州”資料匯編(1876-1949年)
溫州司法檔案選編(1936-1948)
溫州旅滬同鄉(xiāng)會史料
溫州老照片
溫州活路
陳無擇醫(yī)學全書
黑韃事略校注
林景熙集補注
高則誠集
劉伯溫集
孫衣言集
孫詒讓全集
徐定超集
中國近代人物文集5種
夏鼐文集
劉節(jié)日記
董每戡集
莫洛集
翁同文文集
薛祀光集
民法要義
瑞安孫家往來信札集
朱鐸民師友書札
梅冷生師友書札
董每戡書信輯存
夏鼐日記
夏承燾日記全編
高宗武回憶錄
姜立綱書法集
王榮年墨跡
鄭曼青書畫集
夏承燾墨跡選
鐵馬野風:野夫的木刻藝術
陳田鶴音樂作品全集
繆天瑞音樂文存
學術生命與生命學術——張立文學術自述
項楚學術文集
晚清溫州紀事
輯二
溫州通史
溫州古代史
宋元明清溫州文化編年紀事
溫州文史論叢
葉適與永嘉學派
宋代永嘉學派的建構
永嘉學派研究
永嘉學派與溫州區(qū)域文化崛起研究
義旨之爭:南宋科舉規(guī)范之折沖
宋代溫州科舉研究
文本與書寫:宋代的社會史——以溫州、杭州等地方為例
《琵琶記》版本流變研究
高則誠南戲考論集
溫州南戲論稿
宋元南戲傳播考論
元代溫州研究
……
輯三
輯四
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