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年度非虛構圖書,獲猶他大學2020年環(huán)境與人文關懷獎,《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wèi)報》《華盛頓郵報》長文推薦16篇議題廣泛、懇切有趣的隨筆::弗蘭岑描寫他的“絕望”與希望:災害頻發(fā),氣候變化已成定局,世界時刻在發(fā)生不可預測的變化,自己熱愛兩大的事物——文學與鳥類——面臨危機,焦慮之下,他選擇如何應對?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弗蘭岑選擇清醒應對,更選擇懷抱希望。文學指明了一條出路,讓他在一切中發(fā)現(xiàn)意義;而關注鳥類,去往地球盡頭的盡頭觀鳥、寫作,拯救他所愛的事物,竭盡所能從小事做起,才令人感到自己尚有可能過一種更有意義、更幸福的生活。同時,他也呼吁我們:我們以為堅固的世界結構其實如此脆弱。在動蕩與恐懼面前,重視平凡的、微小的,荒謬的事物,努力覺察我們微小的人性,以及令我們愉悅的日?,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