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以天道明醫(yī)道/1
第一章《黃帝內經》建立的公理—觀察制度和方法/5
一、建立坐北面南坐標制/7
二、面南坐地觀天/13
第二章建立宇宙觀/15
一、“蓋天說”宇宙觀/15
二、渾天說和宣夜說宇宙觀/38
第三章建律歷/48
第二講觀察日月星辰/51
第四章天地日地上、下、左、右行/52
一、上者右旋,下者左旋(日周期)/55
二、上、下起始點不同/56
第五章面南白天觀察太陽—發(fā)現(xiàn)太陽周期運動規(guī)律/60
一、太陽崇拜/60
二、太陽周日視運動—認識晝夜/62
三、太陽周年視運動—發(fā)現(xiàn)四季規(guī)律/63
四、創(chuàng)建陰陽學說/65
五、創(chuàng)建五行學說/65
六、第一個天文儀器的發(fā)明—立桿/75
七、發(fā)現(xiàn)勾股理論/78
八、發(fā)明日晷儀/79
九、立桿測日影/80
十、以太陽視運動規(guī)律定三陰三陽/94
十一、天六地五/121
十二、以太陽定三焦/123
十三、河圖、洛書來源于古人研究日月運動的科學實驗/130
第六章面南夜里觀察月亮/135
一、朔望月視運動周期/135
二、潮汐周期/138
三、天象變化/141
四、天干合化生五運源于月相/142
第七章觀五星、二十八宿/148
一、觀五星/148
二、觀二十八宿(青龍、朱雀、白虎、玄武)/156
第八章五運六氣日月星辰天綱圖/166
一、解析日月星辰天綱圖/171
二、“五氣經天”之“三易”/173
三、天門地戶/200
四、“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說/214
五、生物發(fā)生場/220
六、天干地支的運動規(guī)律—周期/221
七、筮數(shù)/228
第九章面北夜觀北斗/234
一、北斗星/234
二、三垣/245
第十章建立數(shù)學模型/247
一、天地之大數(shù)/248
二、大衍之數(shù)—月亮運動之數(shù)/249
三、表示五方五運之常/249
四、表示五運之變/250
五、表示人體臟腑生理現(xiàn)象/252
六、表示九針/253
七、掌握至數(shù)之機/254
第十一章太陽橐龠運動/257
第三講建立歷法/261
第十二章歷法/262
一、周日節(jié)律/265
二、旬周期/267
三、周月節(jié)律/267
四、季周期/268
五、周年節(jié)律/268
六、超年節(jié)律/269
第十三章太陽歷/280
一、上古太陽歷/290
二、彝族十月太陽歷/298
三、山頭歷/302
四、創(chuàng)建乾卦六季龍歷/307
五、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歷/309
第十四章太陰歷/314
第十五章陰陽合歷/317
一、陰陽合歷/317
二、卦歷/322
三、求卦主歲術/331
四、求卦軌術/336
五、歲首、年首/337
六、置閏/340
七、月令—儀式歷/345
八、太陽歷與五音/347
九、自然天災/347
第十六章火歷/372
一、古代火歷/374
二、地戶、天門/377
三、火歷明堂制/379
四、天道上巳節(jié)、重陽節(jié)/382
五、地道耕種節(jié)、秋分八月十五/383
六、火祭/386
七、結語/387
第四講五運六氣歷/389
第十七章六十甲子歷/391
第十八章五運六氣歷的時間長度/398
第十九章北斗歷和《靈樞經·九宮八風》歷/402
第二十章六氣開始時間/405
一、《黃帝內經》正月朔日說/405
二、王冰三說/413
三、氣候變化說/416
第二十一章司天在泉分上、下半年/419
第二十二章六經與十二地支/426
第二十三章日月星辰天綱圖與漢代式盤兩套體系/428
一、面南觀日月授時系統(tǒng)/428
二、面北觀北斗授時系統(tǒng)/428
三、四柱八字系統(tǒng)/430
參考文獻/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