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資本、居住隔離與外來人口的社會融洽:以上海市為例》將城市規(guī)劃學的“空間資本”概念引入社會學的范疇,嘗試建構了“居住空間資本”的指標體系。外來人口無力占有居住空間資本的交換價值,因而會選擇社區(qū)位置邊緣、周邊資源較匱乏,但居住環(huán)境較好的社區(qū),更為關注居住空間資本的使用價值。通過結構方程模型,驗證了居住空間資本與居住隔離指數的相關關系,為解釋居住隔離的形成機制提供了可能。結果顯示,居住隔離的邊界位于外來農業(yè)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本地居民與外來人口對于社會融合的感知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而居住隔離對社會融合感知發(fā)揮著顯著的作用;社區(qū)社會資本在居住隔離與外來人口的定居意愿之間發(fā)揮著中介效應。因此,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的混居將有助于二者的社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