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篇 “求同”與“存異”
明清之際儒學社會性格的轉變
一、儒學的社會性格
二、理論重心的轉移與儒學社會性格的轉變
三、外緣力量的推動與儒學社會性格的轉變
四、余議:“求同”與“存異”的確解
下篇 “自治”與“治人”
清代考據學與儒家社會建設的新路徑
一、“自治”與“治人
二、宋、明理學里“自治—治人”的偏向
三、清代考據學對“自治—治人”有意識的區(qū)分
四、余議:儒學社會性格的文化史意義
結語
附錄 明清思想史“連續(xù)著的基礎構造”
——讀島田虔次《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
和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