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湖畔詩人汪靜之之子、*名翻譯家飛白傳奇性的一生。生于亂世,成長于亂世,飛白同父親一樣并未接受太多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從浙大外文系肄業(yè)后,他在部隊一待便是30年,在這期間與詩結緣,開始了詩歌翻譯,早在1957年就已蜚聲文壇。然而樹大招風,飛白在“文革”風暴中遭遇了一波又一波風浪,所幸其“不怕吃苦”且善于苦中作樂,并未就此放棄詩的道路。飛白于1980年回到浙江大學任教,1997年起遠赴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80歲時宣布“下課”,81歲送走最后一批研究生,先后培養(yǎng)了吳笛、張德明、潘一禾、彭少健、汪劍釗、胡小躍、李力、傅守祥、熊倪等中青年學者、翻譯家。教職繁忙,但他從未放棄對詩海的探索。在這數十年里,他的成果除了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洋洋灑灑數百萬字的《詩?!贰对姾S污櫋贰妒澜缭妿臁返?,還有《瓦西里•焦爾金》《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馬雅可夫斯基詩選》《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詩選》《勃朗寧詩選》《古羅馬詩選》等20余部譯作。到了現在,即使已年逾九旬,飛白也仍在“航行”。如其自述,他的故事“七天七夜說不完,夠寫自傳三部曲的”。本書作者方素平為汪家知交,因不忍讓詩海“水手”的故事湮沒于世,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素材編撰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