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民族,是中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是全國人口10萬人以下的28個少數(shù)民族之一,屬云南省15個特有少數(shù)民族及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我國阿昌族人口僅有39555人(包括盈江仙島人在內)。主要分布于滇西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隴川縣和芒市等縣市,部分散居在保山市的騰沖市、龍陵縣,大理州的云龍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的戶撒阿昌族鄉(xiāng),梁河縣的曩宋阿昌族鄉(xiāng)、九保阿昌族鄉(xiāng),是阿昌族人口的聚居區(qū)。阿昌族是個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屬氐羌,是由古代東部尋傳部落演變而來?!皩?,即峨昌蠻也。”“尋傳”遠在2世紀時即居住在怒江上游的廣闊地區(qū),5-6世紀后一部分陸續(xù)向西南遷移,定居在隴川、梁河、騰沖等地。元明時期稱作“莪昌”“峨昌”或“蛾昌”“阿昌”。今隴川縣戶撒、臘撒地區(qū)的阿昌族自稱“蒙撒”或“蒙撒撣”(傣撒)、“襯撒”,梁河地區(qū)則自稱“漢撒”與“阿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統(tǒng)一定名為阿昌族。在阿昌族形成的漫長歷史長河中,經歷了不斷融合、分化、再融合的發(fā)展過程。阿昌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由于阿昌族長期與漢族、傣族、景頗族等民族雜居,故其語言中帶有漢族、傣族、佤族、傈僳族等多種語言成分,語言成分復雜,形成梁河、隴川、潞西3個方言區(qū)。阿昌族使用漢文和傣文,現(xiàn)每萬人口中,擁有大專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學文化程度的人數(shù)分別為92人、468人、1811人和4940人。千百年來,阿昌族人民始終保持善良、勤勞、勇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團結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的民族精神,不僅創(chuàng)造了初步繁榮昌盛的物質文明,而且創(chuàng)造了不斷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進而推動和促進著阿昌族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