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巴黎七區(qū)一座名為巴比倫的小劇場上演了一出沒有連貫情節(jié)的戲劇,那就是轟動一時的《等待戈多》。它的作者便是僑居法國的愛爾蘭荒誕派作家塞繆爾·貝克特。正如他的作品,貝克特性格內向而沉悶,不善交際,但他卻有著傳奇的一生。 從都柏林三一學院畢業(yè)后的他遠赴巴黎任教,逐漸融入以喬伊斯為核心的文學圈子。在法國,他曾于午夜巴黎的街頭遭襲而命懸一線,也曾因在德占時期參與抵抗運動而受法西斯追捕,流亡外省農村。他在這里收獲了愛情,他幾經拒稿的作品在出版后轟動一時,他還為先鋒派實驗電影創(chuàng)作劇本。1969年,貝克特被授予了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以貝克特本人的視角還原了他生命中最后幾個月的生活,追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住進巴黎一座養(yǎng)老院的貝克特罹患疾病,行動不便,且自知行將就木,不斷地追憶著往昔的歲月。與之相伴的是一個又一個與貝克特相關聯的名字,戀人、朋友、親人、工作伙伴、文學生涯的導師……一段段塵封的人生往事在主人公的獨白與絮語間被搬到了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