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三輯》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老師、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內外相關領域研究者的論文集。內容涉及古文獻學理論研究、傳世文獻整理與研究、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海外漢籍與漢學研究等中國古文獻研究等相關領域。全書根據(jù)經、史、子、集分為四個部分,在目錄中以空行體現(xiàn)。論文或為相關領域某個專門問題的研究,或為中國古代著名學者的生平、交游考,或為海外漢學的交流探討。本期論文觀點新穎,內容詳實。在經學部分有高新華《秦簡〈歸藏〉所含篇目考》,通過對秦簡《歸藏》中的分析,從六個方面論證了傳世《歸藏》不是《易繇陰陽卦》。謝繼帥《王與之〈周禮訂義〉引文作者辨證三題》,從《訂義》卷首《編類姓氏世次》出發(fā),從史源學角度對引文作者和出處進行考察,歸納出普適性的三條規(guī)律,不僅對整理《周禮訂義》有廓清源流之功,于匯纂類經疏古籍整理并有參考之力。史學部分如王路寧《從語言角度看〈越絕書〉成書年代》則是依靠小學辨析古書來源的代表作,是“考文自知音始”的有力證據(jù)。李金松《〈御史錢府君墓表〉〈討錢岱檄〉與晚明江南鄉(xiāng)紳之橫》則對比錢謙益之《墓表》與顧大韶之檄文對于同一錢岱的不同描述,通過其他史實證明碑銘墓表等文字的不實性,以及后人在研究前人時要有一定的甄辨能力。顧一凡《清何焯年譜稿略》,對開清代??敝L、詩文辭賦評點頗有客觀的學者何焯編纂年譜,廓清其人生經歷與治學途徑。子學部分如李建華《〈淮南子〉襲用〈韓詩外傳〉考》通過三個典型的例證,說明《韓詩外傳》是《淮南子》成書的直接文獻來源之一。陳曉蘭《明〈博聞類纂〉實出于〈瑣碎錄〉考》》對比明代類書《博聞類纂》與宋代《瑣碎錄》及他書引錄資料,有力地證明了《博聞類纂》實為抄撮《瑣碎錄》而成。兩篇論文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古籍的層累構成,為校勘整理古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集部部分有翟新明《附庸、獨立與背離:唐宋書目中文與總集類關系演變》通過梳理唐宋書目中文論與總集類的分合,揭示出明以前書目中,文論與總集類顯示出由合而離、漸行漸遠的動態(tài)趨勢,這種變化和學術觀念的發(fā)展與文論類著作的興盛是分不開的。張鴻鳴《汲古閣影宋鈔本〈九僧詩〉真?zhèn)慰急妗穭t通過考辨印鑒、筆跡、后人題跋與目錄著錄,說明北大藏《九僧詩》并非毛氏影宋鈔本,有可能是仿照國圖藏本制作的贗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