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動詞的句法表現(xiàn)即動詞能夠攜帶多少論元、攜帶什么性質的論元,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其語義預知。動詞的意義實際上是一個“理想認知模型”(ICM)。(2)句子的意義至少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命題義,一個是語用義。在實際交際當中,有些句子表達的基本是命題義,只有很少的語用因素,其句法表現(xiàn)接近于動詞的ICM。有些句子表達的語用義多一些,而語用義可以引起句子結構很大的改變。(3)及物動詞在表達命題義時,句子中只出現(xiàn)其語義上蘊含的論元。如果及物動詞語義上蘊含的論元沒有出現(xiàn),或者雖然出現(xiàn)但不在應有的位置,就可以認為是語用因素造成的句法補償。在此基礎上,本書考察了上古漢語中數(shù)十個動詞的句法表現(xiàn),基本上驗證了以上對及物動詞句法表現(xiàn)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