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范式的轉換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fā)展1
一、視角的轉換1
二、思維模式的轉換8
三、研究層次的轉換11
第一章認識、反映和知識 15
一、認識是人腦對世界的能動反映 15
二、反映是人與世界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20
三、反映概念的歷史發(fā)展 25
四、認識的本質與知識的本質 29
第二章認識的主體性與客觀性 38
一、認識的主體性的根據、內容和實質 38
二、認識主體性意識的歷史進程 45
三、認識論中客觀性理想的辯證重建 62
第三章認識活動的思維機制 73
一、認知結構與思維的操作機制二、意志結構與思維的調節(jié)機制三、情感結構與思維的控制機制 81
第四章認識過程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97
一、作為能動反映過程的認識過程 97
二、感性認識的作用 104
三、知性與辯證理性 108
四、實踐理念及其形成和現(xiàn)實化過程12
五、非理性因素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121
第五章思維定勢 13
一、思維定勢的本質、特點和研究思維定勢的意義 113
二、思維定勢的形成機理 145
三、思維定勢對主體認識活動的影響 157
四、思維定勢的調節(jié) 164
第六章認識的發(fā)生和演化 172
一、認識的系統(tǒng)發(fā)生 172
二、認識的社會演化 182
三、現(xiàn)代認識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 190
第七章認識的傳播 195
一、認識傳播的實質、基礎、類型和特點 195
二、認識傳播的系統(tǒng)結構和過程 205
三、認識傳播的作用和意義 218
第八章認識傳統(tǒng)25
一、認識傳統(tǒng)研究的理論源流26
二、認識傳統(tǒng)的本質及基本特征 230
三、認識傳統(tǒng)的結構、形成和發(fā)展 236
四、認識傳統(tǒng)的作用及其優(yōu)化 251
第九章自我意識 258
一、西方自我意識理論的歷史演變 258
二、自我意識的本質和特性 264
三、自我意識的結構與功能 267
四、自我意識的建構 275
第十章超前認識 282
一、超前認識的本質、特征和基本形式 283
二、超前認識形成的內在機理 297
三、超前認識的科學化及其實現(xiàn)途徑 331
第十一章社會輿論 323
一、社會輿論的本質、特點和基本類型 323
二、社會輿論的形成機制38
三、社會輿論的基本功能及調控 350
后記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