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原《摩托車越野運動駕駛訓練大綱》更名為《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訓練大綱》。除運動項目名稱更為準確外,在內容上給予了充實,并做了一些修改與調整。其后又寫出了《解析舉足輕重的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姿勢》《不可或缺的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銜接技術》《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跳躍技術》《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彎道技術》4篇文章,連同經修訂的《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訓練大綱》共5篇。為便于教練的教學和車手的學練,選擇及濃縮了以上5篇文章的某些主要內容,以一目了然、層次清晰的圖示,簡編寫成《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基本障礙種類》《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基本技術種類》《靜態(tài)下建立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駕駛姿勢》《在靜態(tài)下對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姿勢的檢驗》《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姿勢的意義》《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駕駛姿勢與基本技術的關聯(lián)》《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彎道技術動作要領》《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跳躍技術動作要領》《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銜接技術》,共9篇。另外以同樣圖示形式增寫了《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身體素質及心智力》和《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的訓練體系綱要》兩篇新內容,共11篇。另有一篇《試論摩托車賽前的心理準備》文章,刊登于1988年第二期北京體育學院(現(xiàn)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原附在《摩托車越野訓練大綱》中的《兩輪摩托車越野運動的項目特征及其相應的訓練特點》圖表,現(xiàn)更名為《兩輪摩托車場地越野運動項目特征及其相應的訓練特點》,從原文中剝離出來,放入圖示系列中。以上總共6篇文章、12篇圖示,企盼能為本運動項目的管理者提供建議;為教練員在運動技術和訓練方法上提供可供選擇的教材;為車手的訓練和比賽實踐提供指導;為學術研究和理論工作者提供參考資料;為兩輪摩托車越野運動愛好者觀看比賽提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