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普通人“專業(yè)化”地學一跳舞蹈,是一個需要重新認知和定位舞蹈概念,并在“人”的全面發(fā)展層面上探討的大課題。1.舞蹈是一門藝術。藝術,不是少數人才有條件擁有的奢品;藝術,也不是一個只能被觀賞的客體乃至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教化工具。藝術更重要的功能和價值,是它對每一個人的心智健康和心靈幸福,最終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章首節(jié)“美育與體育”)。2.學習參與藝術能有效開發(fā)孩子的藝術智能,讓人更有創(chuàng)造力,并最終對國家民族的興旺發(fā)達更有競爭力具有決定性意義。對于這一點,蘇聯和美國決策層早有深刻認知,并且它們都對藝術普及教育做過精心布局和巨大投入,其中非常有名的當屬美國20世紀70年代付諸實施,并在今天結出累累碩果的“零點計劃”。3.舞蹈是一門身心結合且與人的很多原始本能和深層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古老藝術。它既可以在舞臺上以作品形式進行表演,也適合每一個人直接參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換言之,相較于跳給觀眾看,愉悅他人,舞蹈有更重要的功能和價值。4.舞蹈教育首先需要從美育與體育角度,也即首先以孩子的藝術智能開發(fā)和身體素質提高、成人的心理亞健康和身體亞健康防治為目的,而不能以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文舞相融”的演藝人才為目的,去研究探討如何面向所有人科學化、系統(tǒng)化開展如少兒舞蹈、廣場舞、健身類舞蹈、課間操舞等類型的“業(yè)余”舞蹈教育,這不僅可以具體落實黨和國家正在倡導的素質教育并最終為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也能為表演性舞蹈更加“專業(yè)”化發(fā)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礎。5.素質教育既不是德育,也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貴族”培養(yǎng)和“人才”教育,更不是所謂的“快樂教育”和“非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生理層面的孩子的潛能開發(fā),其目的是讓人全面發(fā)展或者說首先讓人成為一個大寫的、完整的“人”(第七章首節(jié)“教育與中國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