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及問題提出
1.1.1 人與景觀的意象關聯
1.1.2 當代城市對景觀意象體驗的忽視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2.1 人文社科領域的意象研究
1.2.2 景觀領域的意象研究
第2章 意象構成與形成機制
2.1 景觀意象演進與特性
2.1.1 景觀意象的產生與創(chuàng)構
2.1.2 景觀意象的演進
2.1.3 景觀意象的兩種特性
2.2 意象的認知與審美需要
2.2.1 意象之認知需要
2.2.2 意象之審美需要
2.3 景觀意象體驗構成
2.3.1 知覺感知
2.3.2 情感感觸
2.3.3 符號感悟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景觀意象的知覺感知
3.1 景觀實體與知覺意象
3.1.1 實體的存在與意象現實
3.1.2 直覺把握與瞬時意象
3.1.3 潛意識影響與周邊知覺
3.1.4 意象圖式
3.2 空間知覺與身體意象
3.2.1 內外空間與身體邊界
3.2.2 空間方位與身體坐標
3.2.3 定位認同與現象中心
3.3 知覺意象與感官組織
3.3.1 感官交互與聯覺體驗
3.3.2 感官移動與空間張力
3.3.3 感官對比與意象節(jié)奏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景觀意象的情感感觸
4.1 情感活動與意象交流
4.1.1 情感反應與情感類型
4.1.2 情感載體與審美想象
4.1.3 情感交融與雙向交流
4.2 情感線索與記憶展開
4.2.1 情感與記憶交織
4.2.2 時間綿延與記憶變化
4.2.3 提示線索與意象投射
4.3 情感氛圍與沉浸體驗
4.3.1 冥想與情感氛圍
4.3.2 探索與神秘意象
4.3.3 幻想與超現實意象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景觀意象符號感悟
5.1 意象符號的內涵
5.1.1 景觀意象與原型領悟
5.1.2 意象符號的修辭表達
5.1.3 意象符號的體驗性關系
5.2 意象符號之元素層
5.2.1 景觀意象與符號因素
5.2.2 意象創(chuàng)造與語言簡繁
5.2.3 景觀意象與內外語境
5.2.4 景觀意象之多元解讀
5.3 意象符號之結構層
5.3.1 意象秩序的復雜性分類
5.3.2 意象秩序的幾何分類
5.3.3 意象秩序的敘事結構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景觀意象創(chuàng)構的原理與方法
6.1 景觀意象創(chuàng)構原理
6.1.1 景觀意象體驗設計的概念
6.1.2 景觀意象體驗設計的意義
6.1.3 景觀意象體驗設計的原理
6.1.4 景觀意象體驗設計的適用性
6.1.5 景觀意象體驗設計的維度
6.2 建立意象資料庫
6.2.1 捕捉瞬間意象
6.2.2 發(fā)現隱藏的意象
6.2.3 觀察材料意象
6.2.4 意象交流與創(chuàng)造
6.2.5 加工體驗性的記憶意象
6.3 空間情境意象創(chuàng)構
6.3.1 情境渲染:非物質景觀元素利用
6.3.2 情境互動:創(chuàng)構具身體驗
6.3.3 情境融合:從形式到空間
6.4 沉浸體驗意象創(chuàng)構
6.4.1 冥想體驗意象創(chuàng)構
6.4.2 探索體驗意象創(chuàng)構
6.4.3 幻想體驗意象創(chuàng)構
6.4.4 記憶體驗意象創(chuàng)構
6.5 多元視角意象創(chuàng)構
6.5.1 全知視角與限制視角
6.5.2 生活意象與情境重構
6.5.3 傳統(tǒng)意象與類型演繹
6.5.4 自然意象與生態(tài)抽象
6.5.5 揭示場所異質多重性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景觀意象創(chuàng)構實證剖析
7.1 符號與情感——紀念公園實例意象創(chuàng)構分析
7.1.1 肯尼迪總統(tǒng)紀念園(North Carolina,USA,1964)
7.1.2 美國9·11紀念碑公園(New York,USA,2011)
7.1.3 俄亥俄州大學周年紀念公園景觀(Athens,OH,USA,2004)
7.2 感知與冥想——辦公庭園實例意象創(chuàng)構分析
7.2.1 高級科學技術中心庭園(Nishi Harima,Japan,1997)
7.2.2 金屬材料技術研究所庭園(Ibaraki Prefecture,Japan,1994)
7.2.3 北卡國家銀行庭園(North Carolina,USA,198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