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列毛杜農場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右中旗)北部,隸屬于興安盟農牧場管局及興安農墾集團總公司。1960年仲夏,奉農墾部部長王震將軍的命令,一支由牡丹江農墾局支援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開荒指揮部索倫分部(后稱為烏蘭浩特分部),第一開荒大隊拖拉機手為主組成的墾荒機務技術人員共31人,從黑龍江省牡丹江軍馬場四分場(五道梁子)出發(fā),一路風雨兼程、披星戴月,先期到達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鎮(zhèn)西口,進行開荒。1960年7月下中旬,牡丹江農墾局支援呼倫貝爾盟開荒指揮部通知烏蘭浩特分部,第一開荒大隊的全體人員和農機具全部留在墾荒所在地籌建農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吐列毛杜農場認真貫徹以農為主,農牧林結合,多種經營發(fā)展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000年底,吐列毛杜農場為激發(fā)企業(yè)活力,對企業(yè)的經營機制進行了轉換。由原來大機組承包經營一定規(guī)模的土地,農場墊付一切生產經營費用,變?yōu)橛陕毠と罕妴为毘邪恋?,生產經營中的一切費用由承包戶自己承擔,以維持企業(yè)的發(fā)展。2009年農場為適應現代化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需要,組建了規(guī)?;洜I管理區(qū)。建場60年來,吐列毛杜農場幾經風霜的考驗,走過了艱苦曲折的道路,但是任何困難和艱難險阻都難不倒吐列毛杜農場人,因為他們有著一種“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甘于奉獻”的老一輩農墾人留下的精神在傳承發(fā)揚光大。一代又一代農墾人心系農場之沃土,為之奉獻青春年華,已至奮斗終生。在吐列毛杜農場成立60周年到來之際,經過吐列毛杜農場編纂人員近兩年時間的辛勤努力,《吐列毛杜農場志》付梓。志書為通志,上限始于建場初期,下限至2020年12月31日。志書采用編、章、節(jié)、體,原則上按編、章、節(jié)、目、子目五個層次編寫;彩色圖片載于卷首;綜述、大事記、人物、榮譽附錄,編纂始末不列入篇章序列;圖表分別穿插于各篇章之中,力求圖文并茂。志書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引等體裁進行表述,以志為主。志書遵循“事以類從,類為一致”的原則,堅持橫排門類、縱述史實,據事直書,重在記述,述而不論的原則。本書涵蓋農場的地理及自然資源環(huán)境,農場各個發(fā)展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口、行政、司法、教育等各方面內容,敘述全面,共計十九編,字數逾30多萬,彰顯了農墾人在歷史上開拓進取的無畏精神,資料客觀、翔實,是各方面專家學者研究農墾時可靠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