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納拉揚(Rasipuram Krishnaswami Narayan,1906~2001)是印度當代著名的英語作家,與R. 拉奧、M.R. 安納德一起并稱為印度英語小說三大家。其作品被譯為印度各地方語言及法語、德語、俄語、意大利語、波斯語等近20 種世界語言,在印度國內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頗豐,給讀者奉獻了十余部長篇小說與大量的短篇小說。他的長篇小說都以虛構的摩爾古迪小鎮(zhèn)為背景, 因此人們也稱之為“摩爾古迪小說”。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有:《斯瓦米和朋友們》(1935)、《文學士》(1937)、《暗室》(1938)、《英語教師》(1945)、《薩姆帕特先生》(1949)、《金融專家》(1952)、《等待圣雄》(1955)、《向導》(1958)、《摩爾古迪的食人者》(1961)、《糖果販》(1967)、《摩爾古迪之虎》(1983)、《愛閑聊的人》(1987)、《納格拉吉的世界》(1990);短篇小說集有:《一匹馬和兩頭山羊》(1970)、《榕樹下和其他短篇》(1985)、《奶奶的故事》(1992)、《鹽與木屑》(1993)等。此外,還有回憶錄《我的日子》(1974),游記《我的沒有日期的日記》(1960)以及隨筆集《作家的夢魘》(1987) 等等。納拉揚以突出的創(chuàng)作實績奠定了其在印度英語文學史上的地位。納拉揚的小說創(chuàng)作得到了印度國內外批評家的認可,有學者在文章中將他的長篇小說和列夫·托爾斯泰、威廉·薩莫塞特·毛姆等大作家的創(chuàng)作相比較,將他同安東·契訶夫、歐·亨利等世界一流的短篇小說大師相提并論。納拉揚曾經被推薦給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他多次獲得印度和美國的文學獎:1961 年長篇小說《向導》獲得印度文學院獎(Sahitya Academi Award );1964 年獲得蓮花獎(Padma Bhushan);1965 年獲得利茲大學的榮譽學位;1975 年因其回憶錄《我的日子》獲得美國英語協(xié)會獎。20 世紀80 年代,納拉揚成為印度聯(lián)邦議會的議員,1980 年獲A.C. 本森獎章(Benson Medal),1981 年成為美國文學藝術科學院的榮譽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