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研究
中國道教史研究的意義 卿希泰
道教奉神的演變與神系的形成 石衍豐
道教與中國古代科技 丁貽莊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幾點補正 曾召南
《道藏輯要》的編纂與增補 趙宗誠
道教歷史發(fā)展經驗及其現(xiàn)代啟示 陳耀庭
道教藝術的符號象征 詹石窗
論孫吳、東晉江南家族道教 李剛
北京東岳廟七十六司之源流 朱越利
何真公、周真公與南宋凈明道團的演變 郭武
道教是社會發(fā)展自然的產物 袁志鴻
龍虎山法派考 張崇富
重考平岡治——以文本批評和田野考察為中心 胡銳
《酆都山真形圖》新探 呂鵬志
元代武當山全真、清微傳系考略——兼論“三山滴血派”字譜 周冶
道、法的分工——四川法言壇的法脈及特點 [德]歐??耍╒olker Olles)
試論陸修靜對道教目錄學的貢獻及其歷史地位 楊光文
道教“農道合修”思想考論 蓋建民
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發(fā)展理路 唐大潮
《道德經》“玄同”思想新探詹石窗 胡瀚霆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論道家道德哲學的根基及其特征 陳霞
《道德經》的養(yǎng)生智慧 張欽
試析道教神仙形象中的武將色彩 于國慶
道教護童儀式初探 朱展炎
魏晉南北朝道教傳授儀中的盟誓 孫瑞雪
十一星曜在宋元道教內的多重演化 孫偉杰
關于《太上玉笈救劫金燈感應篇新注》的幾點探討 李冀
文昌信仰與傳統(tǒng)孝道關系研究 張麗霞
民國四川省道教會創(chuàng)立始末初探 金愷文
分類與感通:道教“物”之觀念研究——以《太平經》《抱樸子內篇》為中心 王昊
佛教研究
阿賴耶識的真妄及其在修行中的應用 陳兵
杭州靈隱寺冷泉之宗教意蘊生成 段玉明
格義之學的興衰及其佛學背景的演變 哈磊
水陸儀起源的理論思考 李翎
隋唐時期的涉醫(yī)僧人與他們的中醫(yī)學實踐 王大偉
大手印得見及行持之心理分析——以《大乘要道密集》所載大手印文獻為例 尹立
善念·善生·善行天下——遂寧觀音文化史研究 吳華
基督教研究
近代中國人《圣經》觀念考述 陳建明
天主教新自然理學 林慶華
費奧倫查的女性主義《圣經》詮釋 田海華
帝國中的“孤島”:從清代四川看天主教在漢地的農耕社區(qū) 張麗萍 郭勇
混現(xiàn)代的表層與深層含義——兼評王建疆先生的“別現(xiàn)代理論” 查常平
少數(shù)民族宗教研究
四川石棉縣爾蘇人宗教習俗調查 錢安靖
瑤族社會中道教文化的傳播與衍變——以廣西十萬大山瑤族度戒為例 張澤洪
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茅山教文化內涵探析 廖玲
族群變遷與信仰內涵——“南詔鐵柱”信仰及族群關系研究 何正金
宗教美學研究
審美:從美學判斷到宗教判斷——論道家道教美學思想之嬗變 潘顯一
試論道家道教的虛靜之美 史冰川
“逍遙”與“無待”:從道家到道教的審美時空 李裴
宗教學理論研究
再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陳麟書
論宗教系統(tǒng) 陳耀庭
釋“酉彡” 丁培仁
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蘊含的法治精神及踐行路徑 閔麗
馬克思論印度教社會與“東方學家”的印度觀批判 邱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