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基礎知識篇
1.“母系氏族”對氏族成員的管理有什么特點?
2.“父系氏族”對部落成員的管理有什么特點?
3.夏商周時期,“村民”的主要分配方式是什么?
4.周朝時期,“連坐制”管理“村民”的作用是什么?
5.三國時期,“屯田制”對于早期“村民”管理及土地利用有何作用?
6.東漢時期,管理“村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7.北魏前期,宗主督護制如何管理“村民”?
8.唐朝時期,“租庸調制”對村民的賦稅是怎么規(guī)定的?
9.保甲制在村民管理中是如何發(fā)展和演變的?
10.清代管理游牧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1.太平天國時期管理村民的天朝田畝制度有何特點?
12.《井岡山土地法》對村民土地的分配方式和意義是什么?
13.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如何確保人民擁有土地的?
14.20世紀50年代為什么要組織農民走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道路?
15.20世紀50年代人民群眾是如何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的?
16.村民委員會是如何出現和發(fā)展的?
二、村委會建設篇
17.村民委員會設立的原則是什么?
18.村民委員會的作用是什么?
19.村民委員會的組成、機構和職責是什么?
20.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的程序有哪些?
21.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22.村民委員會成員中為什么要有婦女成員?
23.村民委員會成員的補貼有什么要求和規(guī)定?
24.村民委員會與村黨支部的關系是什么?
25.村民委員會與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關系是什么?
26.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制度是什么?
27.為什么要選舉村民委員會?
28.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原則和要求是什么?
29.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方式和基本程序是什么?
30.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31.村民選舉委員會如何產生?
32.村民委員會的每屆任期是幾年?
33.選民登記如何進行?
34.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35.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是如何產生的?
36.村民委員會選舉正式投票有哪些環(huán)節(jié) ?
37.村民委員會選舉大會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38.違反村民委員會選舉的行為有哪些?
39.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有哪些程序?
三、法律政策篇
四、典型案例分析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