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對“德”字的探源及對德治思想內涵的挖掘出發(fā),辨析德治與人治、禮治的關系,運用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方法梳理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分析、闡述其產生的原因和內容,包括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人性前提、社會理想、基本原則、吏治主張等,從儒家內部對德治與法治的認識、儒家與法家的德法之爭兩個視角揭示中國古代社會中德治與法治之間的復雜關系。本稿還對中國與西方治國方略的異同進行比較,客觀分析中西治國方略的優(yōu)勢與缺陷;聯(lián)系我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的實踐,分析當前治國方式對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繼承與超越,揭示古代儒家德治思想對當代中國治國實踐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