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于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云南劍川石鐘山石窟群,是中國西南邊陲遺存下來的唯一一處古代大型石窟群,代表了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石窟藝術的成就,有“南天瑰寶”之盛名。因其處于西南絲綢之路上的特殊位置,石鐘山石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地位,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南劍川石鐘山石窟》一書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羅世平擔任主編,中央美院牽頭,聯(lián)合重慶大學、劍川縣政府,針對石鐘山石窟造像的自身特點,立足于民族歷史、美術考古、美術史等學科做了跨領域探究,是我國第一部從藝術考古的角度對云南劍川石窟進行研究的專著。全書通過文字調查,借助三維數(shù)字測繪、光柵掃描等前沿技術手段,完整且忠實地記錄了該地區(qū)石窟造像的現(xiàn)狀,深入探討了造像樣式的外來與本地改造融合、佛教造像與本地王權之間的關系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