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意大利西北的弗留利地區(qū)盛行著一種奇特的夜間活動,傳說生而有胎膜的農民在某些夜晚陷入沉睡時,其靈魂會“飛往”田野里與巫師“戰(zhàn)斗”,以保護莊稼收成。這些男男女女,名為“本南丹蒂”,字面意思即“慈善的行者”。本南丹蒂是些什么人呢?一方面他們宣稱自己反對女巫、男巫和他們邪惡的陰謀,治愈了一些因巫師的加害而受傷的人;另一方面,和他們的假想敵一樣,他們騎著兔子、貓或別的動物參加神秘的夜間聚會。然而,他們保衛(wèi)自己的勞動果實、祈求豐收的儀式卻被教會斥為異端巫術歷史學家金茨堡依據宗教法庭審判檔案,著眼于審判官和被審問者之間的互動,不僅生動描述了這些農民如何在教會權威的壓力之下,對自我身份產生混淆,進而把自己歸為巫師的過程,還復原了這一時期民間文化和農民的心理世界。 “在這部書中我研究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上半葉之間弗留利人的宗教態(tài)度,從廣義上說,是一個農民社群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從一個十分狹隘的觀點來看,這一民間信仰核心的歷史,由于特殊勢力的作用,逐漸被等同于巫術。”——卡洛·金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