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名臣心事
書生留得一分狂
郁達夫的“心魔”
林則徐的“軟肋”和琦善的“超人”
說南說北
木蘭“停機”
從三味書屋里那幅畫說起
“寇盜式破壞”
說說“生命觀”
袁世凱的“揖讓”鬧劇
周作人的挽聯(lián)
《本草綱目》里的謬誤及其他
翁師傅的末路
魯迅的“骨頭”為什么硬得起來
趙匡胤奠定大宋氣質
方孝孺的“忍”與“迂”
第二輯
也談《一九四二》
一個人的怕與愛
發(fā)現作為“集體”的我們
絕頂便宜
攝像頭啊,攝像頭
第三輯
“本質上不壞”
為善與為惡
羞愧
生二毛的理由
《阿Q正傳》三題
買單規(guī)避學
難得“認真”
病中記
“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鄉(xiāng)村的沉淪
語境
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
第四輯
方言與普通話
“偽球迷”才是真球迷
向孩子學習
那一低頭的溫柔,如何尋覓?
“落寞”的教師節(jié)
教育是什么?
中文系啊,中文系
“砸場”記
“看書”與“讀書”
“文科班”的浮沉
泰戈爾若再來也要苦悶
須謹慎對待的精神遺產
臥室里的大象
誰在“媚俗”?
包場子·跑片子·斷片子
我的學生周子云
第五輯
文事隨想五則
文言之美
我的祈愿很卑微
“對不起”
魯迅的識力
文學的“牛皮”
“習慣”的故事
“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
張愛玲的比喻
一只鉛筆盒的重量——重讀鐵凝《哦,香雪》
當年偶像是莫言
如果我是路遙
貧窮的腐蝕
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
“柳”冠“焦”戴
管謨業(yè)的“年關”
男爵的啟示
語詞的變遷
讀書“得間”五則
寫作其實并無“樂趣”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