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晚清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湖南道州(今道縣)人。何紹基早年書法從顏真卿入手,并參以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小字精嚴秀潤,尤其喜歡抄錄《莊子》《黃庭內外玉景經》《黃庭經》等道家經典,無論是幾百字的短文還是洋洋數(shù)萬字的長篇,皆一絲不茍,毫無懈怠。行書則取法《爭座位帖》與《祭侄文稿》,又融篆、隸于一體,面貌獨特。道光年間,何紹基在濟南書肆得到舊拓北魏《張玄墓志》,這與他中年時期書風轉變,開始研習碑版書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自此以后漢魏碑刻無不研習,勤奮異常,筆法愈加剛健。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出版《何道州臨漢碑十冊》便是此期用心臨古的明證。何紹基晚年有眼疾,書法大都隨意縱橫,落筆輕而墨重,雖然不及中年的爽利,但頗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