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及湖北等地。據《史記》等記載,系孔子刪定,近人多疑其說。詩篇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其優(yōu)秀篇章,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yōu)美,聲調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其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詩經》對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文學發(fā)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