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阿里普蘭縣老屋的茶文化遺存引出問題和本書的關切,以茶文化為主線,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次展現了人與人關系的本質是社會性,它包含著未來社會的圖景,核心思想是中國社會展現出的一種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念的特質,有力地回擊了關于空虛、交換、幸福、權力等問題的陷阱,并且展現了西藏、阿里、普蘭地區(qū)茶文旅的發(fā)展路徑。本書共分六個大部分。第一部分即通過阿里普蘭縣老屋的文化遺存引出問題和本書的關切;第二部分以西藏的茶葉與茶文化研究為核心,以茶葉與生態(tài)的關系為線索,探討一種處于學術研究邊緣狀態(tài)的文化背后的豐富內涵和社會面向;第三部分以在西藏普蘭縣的調查為基礎,描述和介紹當地的文化與社會生活;第四部分以在四川雅安的調查為基礎,描述和介紹當地藏茶文化與產業(yè)情況;第五部分主要討論兩種精神以及它們的實質和面向;第六部分回應本書的核心關切,或者可以說是理論上的提綱契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