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但是對于什么是無為,怎樣才能做到無為,無為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那些影響,無為和妄為的關系是什么,以及怎樣發(fā)揮無為所具有的內在價值和社會作用,讓我們的行為符合天道無為之本性,是我們時時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盁o為”作為《道德經》中的重要思想,并非不求有所作為,而是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為,要求在排除人為干預并不受外在強制力量控制情況下,遵循道所具有的自然法則和內在本性自然而為。要真正做到有所作為就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順道而為,把握客觀內在規(guī)律,只有無為才可以有所作為。而妄為則可能無所作為,因為妄為的含義是肆意亂為,是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主觀妄作,是一種“假為”,只有尊重客觀規(guī)律,順應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才可以無為而無不為?!盁o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其內容是建立在以道為核心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并將無為思想貫徹于道教教理、教義的各項內容之中,尊道貴德、自然無為、柔弱不爭、仙道貴生、清靜寡欲、善待萬物、利人濟世,天人和諧、順其自然、返樸歸真、天道承負、善惡報應等構成了“無為”思想的理論體系,并成為道家、道教自始自終、抱守如一的重要原則。長期以來,“消極不為”“聽天由命”“缺少能動”“逃避競爭”被當成無為思想的代名詞,并成為某些人消極等待、無所事事、推諉敷衍、無所作為的借口,將無為之說當成自己不求進取、懶惰怠工、逃避競爭、害怕失敗的托辭。在今天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條件下,澄清對無為思想的各種誤解,探尋無為思想的正確內涵,發(fā)揮無為而無不為的創(chuàng)新功能,對于我們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