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儀典,主要沿循前朝舊制,同時融入了統(tǒng)治民族特有的祭禮,主體仍概括為五禮,稍作損益。所增益者,即滿族特有的堂子祭天、坤寧宮祀神。所減損者,康熙朝始禁宮中祭祀昊天上帝、大享殿(乾隆朝更名為祈年殿)合祀天地日月及群神、太廟階下合祭五祀(門、戶、井、灶、中溜),廢除太廟的禘祭,而在歲末專行祫祭祭祖。乾隆朝增常雩之祀,廢八蠟之祭。有清一代,五禮之中,有吉禮129種,主要為祭天地祖宗等禮;嘉禮74種,主要為登極、大婚等禮;軍禮18種,主要為閱軍、秋狝等禮;賓禮20種,主要是待使節(jié)、賓客等禮;兇禮15種,即喪禮。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觀念下,很多國禮即是皇家之禮,但也并非完全相等,而是皇家之禮少于國禮。本書定位在皇家之禮,故著眼于直接行禮者為皇帝皇后,或在皇家空間內行禮的典禮。皇家之禮,因作為國禮,其司禮者統(tǒng)籌于禮部,太常、光祿、鴻臚三寺與鑾儀衛(wèi)協(xié)同禮部會辦。如若是坤寧宮與堂子祭祀、后妃典禮等則由內務府掌儀司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