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部江淮官話音韻系統(tǒng)的綜合性研究著作。作者從跨方言比較的視角,結合歷史文獻材料,以中古音類為綱,比較江淮官話內部以及與周邊方言的語音類型、音變模式上的對應關系,離析語音層次,討論分析了江淮官話語音發(fā)展的共時與歷時特征;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江淮官話的音韻性質、語音層次、形成與發(fā)展等相關問題。本書著重以語音特征地圖的形式對語音類型進行描寫,以歷史層次的解析為研究重點進行音變過程的梳理與解釋,提出了“江淮官話主體結構的源頭是近代前期的中原方言,南宋至明,完成了主體結構的同化”“近代南系官話的后裔即今江淮官話,是公元14—19世紀前葉漢語的權威方言口語系統(tǒng)”“江淮官話的語音層次有4個底層、1個主體層、2個外來層次”等創(chuàng)新性觀點。本項著作對江淮官話乃至整個官話的音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