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地處我國的南部邊陲,宋元以前,原是珠江口外的孤嶼,目前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它所擁有的地緣優(yōu)勢,使得它成為我國歷目前歷次大移民的終點,從而形成了不少相對獨立的各姓族群的聚居點,即以說廣府話、閩南話、客家話以及水上話為主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亦即“方言島”。這些“方言島”,在頑強保留原居地習俗的同時,經過交流與相互滲透,也把周邊地區(qū)的習俗引進到本族群中來。這就使得中山地區(qū)的民間風俗格外豐富,異彩紛呈。另一方面,中山地處南海前緣,毗鄰港澳,大約從400多年前起,就開始了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響的進程,西方的科技文化,很早就是經由此處傳人中靠前地的。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學東漸”的影響尤其明顯,這正是中山很早成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原因。以上種種,都在民風民俗中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