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地方文獻、區(qū)域社會與國家治理

地方文獻、區(qū)域社會與國家治理

地方文獻、區(qū)域社會與國家治理

定 價:¥119.00

作 者: 周東華,趙曉陽 編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366748 出版時間: 202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91 字數:  

內容簡介

  2017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與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在杭州舉辦了以“地方文獻、區(qū)域社會與國家治理”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地方文獻、區(qū)域社會與國家治理》為會議論文集結而成,分“學術回顧”“地方治理與區(qū)域社會”“新觀念與社會演變”“傳統(tǒng)社會與革命新生”四個專題,在延續(xù)“區(qū)域社會”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對“國家治理”這一新概念的討論。

作者簡介

  周東華,浙江杭州人,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主任,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有基督教會與近代中國的教育史、社會公益史、醫(yī)療社會史等。出版專著《民國浙江基督教教育研究》。在《社會學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多篇為《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當代中國基督宗教史研究》《域外資源與晚清語言運動:以圣經中譯本為中心》。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吳耀宗卷》《趙紫宸卷》等六部論著。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經濟學動態(tài)》《清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七十余篇。

圖書目錄



一 學術回顧
三十年來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范式轉換
中國社會史研究四十年

二 地方治理與區(qū)域社會
民國時期城市寺廟管理及其困境——以北平社會局對安化寺糾紛的監(jiān)管為例
從“民間機制”到“官方體制”:清及民國時期江西的“義圖”
妥協(xié)與對抗:清代以來洞庭湖區(qū)的漬澇災害及其因應之道
1933-1937年間華北白銀走私與中國各方應對探析
底層政治:民國北平東岳廟道士的日常生活與社會治理
上海工部局早期市政權的建立與擴展(1854—1863)
“教養(yǎng)兼施”的實踐、成效與困境:民國浙江救濟院研究(1928—1937)
出仕、保證與同鄉(xiāng):明清同鄉(xiāng)京官印結
授之以漁:土山灣孤兒院與近代上海孤兒救濟

三 新觀念與社會演變
晚清科舉改革和書店的應對之道
發(fā)現“青年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青年問題調查的興起
從個人經歷到公眾記憶:作為全球史的近代社會史書寫——以20世紀前西方人對“杭州”的描述為例
以場域理論視角反思近代中國新聞業(yè)
早期宗教傳統(tǒng)與實踐

四 傳統(tǒng)社會與革命新生
紳士的分裂:咸同之際山東鄉(xiāng)紳劉德培的抗官之路
知識青年奔赴延安:一項戰(zhàn)時交通社會史的考察(1937-1945)
國民黨訓政時期的區(qū)鄉(xiāng)公所與自治行政——以廣東為中心
張嘯林建議蔣介石開征遺產稅考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