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魏晉《詩經》學與四言詩研究回顧
第一章 魏晉《詩經》學考論
第一節(jié) 魏晉《詩經》學家考
第二節(jié) 魏晉《詩經》學著作考
第二章 魏晉《詩經》學特點
第一節(jié) 魏晉《詩經》學發(fā)展概況
一 漢末“荊州經學”
二 以魏為中心的三國經學
三 西晉時期經學的顯著發(fā)展
四 東晉時期經學的式微
五 十六國時期經學的綿延未斷
第二節(jié) 魏晉《詩經》學的基本內容
一 注音研究
二 訓釋研究
三 對經義的闡釋疏解
四 典章名物地理之訓詁
第三節(jié) 魏晉《詩經》學的基本特點
一 經今古文的碰撞與互融
二 辯難蜂起
三 解經的文學色彩濃厚
第三章 魏晉《詩經》學個案研究
第一節(jié) 王肅《詩經》學考論
一 王肅經學的理論形態(tài)及其淵源
二 再論鄭王之爭
三 王肅《詩經》學內容
四 王肅《詩經》學特色
第二節(jié) 孫毓《詩經》學考論
一 孫毓生平考
二 孫毓《毛詩異同評》的評價傾向
三 孫毓《詩經》學特點及成就
第三節(jié) 陸璣《詩經》學考論
一 《詩疏》作者及成書考論
二 陸璣《詩經》學內容與特點
三 陸璣在《詩經》學史上地位及影響
第四章 魏晉《詩經》學與詩學
第一節(jié) 《詩經》學與詩學之關系
一 《詩經》學與詩學
二 先秦:《詩經》學與詩學之交融
三 兩漢:《詩經》學向“詩學”之位移
四 魏晉南北朝:《詩經》學與詩學之分離
五 《詩經》學與詩學理論的相互影響
第二節(jié) 魏晉《詩經》學與“詩言志”“詩緣情”理論
一 魏晉《詩經》學中重政教的內容
二 魏晉《詩經》學中重“情”之解讀方式
第三節(jié) 魏晉《詩經》學中之“比興”理論——王肅之“興”“喻”觀發(fā)微
一 明確標注“興”而闡釋其隱喻義
二 雖未標注“興”,卻闡釋其隱喻義
三 發(fā)微毛傳未標明之“興”的隱喻義
第五章 魏晉《詩經》學與詩歌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魏晉《詩經》學與詩歌創(chuàng)作
一 《詩經》學對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擇善而從
二 《詩經》學對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注重文本義
第二節(jié) 論束皙的《詩經》學及其《補亡詩》創(chuàng)作
一 束皙之《詩經》學思想
二 束皙《補亡詩》創(chuàng)作
三 束皙《詩經》學思想對其《補亡詩》創(chuàng)作之影響
第六章 魏晉四言詩研究
第一節(jié) 魏晉四言詩概述
一 四言詩的體式特點與魏晉四言詩之興盛
二 魏晉四言詩發(fā)展流變
三 《詩經》學對詩歌題材內容之影響
第二節(jié) 曹操四言詩研究
一 開魏晉文人樂府四言詩抒情言志之先河
二 曹操四言詩對《詩經》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 曹操四言詩歌風格特點
第三節(jié) 嵇康四言詩研究
一 嵇康的經學背景
二 嵇康的四言詩創(chuàng)作與《詩經》及《詩經》學之關系
三 嵇康四言詩的特點與成就
第四節(jié) 陸云四言詩研究
一 陸云四言詩與《詩經》之關系
二 陸云四言詩與漢魏《詩經》學之關系
三 陸云四言詩引詩之特色
四 陸云四言詩對《詩經》之超越
第五節(jié) 郭璞《詩經》學與四言詩研究
一 郭璞《詩經》學內容
二 郭璞四言詩與《詩經》關系
三 郭璞四言詩特點
第六節(jié) 蘭亭四言詩研究
一 玄言詩的特點及分段
二 蘭亭詩的由來及與玄言詩之關系
三 蘭亭詩與山水詩
四 蘭亭四言詩研究
第七節(jié) 陶淵明四言詩研究
一 陶淵明四言詩對《詩經》的取法借鑒
二 取法借鑒《詩經》的藝術效果
三 陶淵明四言詩的獨特之處與自成一體的突破
四 從四言詩與五言詩看陶淵明樸素的文體意識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