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瀕危語言志》總主編為是著名方言學家曹志耘教授,一套叢書30冊,以中國各地瀕危的方言、少數民族語言為研究對象,以統(tǒng)一的調查材料,展開廣泛的調查研究,是繼《中國語言文化典藏》后,近年來學術界重新關注語言文化的又一個重要項目。 本書《四川道孚爾龔語》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的爾龔語(又稱道孚語或道孚話)為個案研究對象。爾龔語不僅是藏緬語族中語音十分復雜,形態(tài)變化極為豐富的一種語言,而且是完整保留原始藏緬語古老面貌特征最多的語言之一,可以說是古老語言的“活標本”,是一種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語言。本書從其語言系屬、瀕危狀況、研究現狀、調查說明等切入,分別以導論、語音、詞匯、分類詞表、語法、話語材料等六個章節(jié)系統(tǒng)深入的描寫和分析了爾龔語古老而復雜的語言特征,并將收錄的語法例句和流傳于民間較有代表性的民間故事和歌謠納入了話語材料,以期通過對日趨瀕危的道孚藏族族群語言爾龔語進行客觀詳實的記錄分析,為國家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地區(qū)語言研究提供現實依據和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