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生活篇
無垠的地平線
留學美國,安全至上
為了“樂業(yè)”,需要“安居”
赴美簽證記
驚喜陣陣——邁向成熟之路
謝謝你,我的兒子!
返美簽證記
“扎根派”“科學精英”“精神貴族”
燈光,在隧道的盡頭
在新的轉折點上
耐心的等待
學習篇
找對人與事
科學創(chuàng)新的智慧之光
博士培養(yǎng)的基本構架
選誰做導師?
是否可以來東南大學做一場學術報告?
貫通、悟性與善辯
關于大學期間獲得獎勵表述的討論
小鼠研究的麥加圣地
PhD姓博還是姓哲?
做好博士論文的總結
研究篇
如何度過“心靈探索的灰暗期”?
打好論文開題這場“熱身賽”
撰寫科研札記:積累博士論文素材
導師組的功能與結構
羅德島上戈登會
學術不端的灰色地帶(gray zone)
移師哈佛醫(yī)學院
年度檢查:顯示進展與尋求指點
拉大參加學術會議的附加價值
青年科學家,且研且自重!
在國際科學交流的平臺上
在濃郁的學術氛圍中
美國一流大學理科博士究竟可以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生命科學領域的頂級期刊
向《自然》發(fā)起沖擊
論文上了《自然》“正刊”的“長文”
關于博士后實驗室選擇的討論
榜樣篇
實驗室人生
好奇心驅動
科學神仙眷侶
科學超級巨星
醫(yī)學遺傳學之父
中國神經科學的營養(yǎng)因子
從來沒認真去想什么時候會得諾貝爾獎
探索腦的奧秘
發(fā)現(xiàn)第一個去甲基化酶
拿下“第一城”
獨立青年科學家的楷模
細胞凋亡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高淳漆橋走出的神經科學家
有華裔背景的麥克阿瑟獎得主
獎勵:以國家的名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