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國以民為本,本固則邦寧
一、國之本在民,無民何以為國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寬以養(yǎng)民,利以富民
四、富則教之,明刑弼教
五、矜恤弱者,重視人命
第二章 治國皆有法,立法須適應社會生活與國情需要
一、立足現實,重理性精神的世俗立法
二、縱向傳承,代有興革
三、觀俗立法,順乎國情
四、中國古代立法的特點
第三章 以法治國,以德化民,德法共治
一、古人論德體現了中華民族善良的心態(tài)
二、德治的價值取向在于化民
三、德法互補、共治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第四章 嚴以治吏,考課與監(jiān)察
一、嚴治官,寬養(yǎng)民
二、重考課之法,獎懲分明
三、監(jiān)察是遏制官吏腐敗的制度保障
第五章 良法、賢吏與善治
一、良法的標志
二、善治的基本內涵
三、良法、賢吏、善治三者的統(tǒng)一
第六章 傳統(tǒng)司法文化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古代重視司法官的培養(yǎng)與選任
二、對司法官的責任要求
三、司法瀆職的懲罰
四、行使司法監(jiān)察權的主要方式
五、遏制司法腐敗的司法監(jiān)察
第七章 百姓知法、上下守法的法律宣傳
一、中國古代法律宣傳概述
二、中國古代法律宣傳的史鑒價值
第八章 依法治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一、依法治國是以法治國的質的飛躍
二、尋求民族復興道路的探索
三、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破產
四、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依法治國是歷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