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私:歷史陰影中的隱秘交易》一書中,作者艾倫·卡拉斯追溯了世界各地走私的歷史,并探索研究了走私這一普遍和持久的違法活動的方方面面。他將走私定義為“秘密和非法的貨物跨越法律邊界以逃避納稅”,并明確了走私者的規(guī)避行為和其犯罪表親海盜的暴力活動之間的區(qū)別,解釋了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 本書通過從豐富的歷史和當代資源中提取的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案例,展示了每一種可以想象的商品的走私是如何在一個地方、一個時間蓬勃發(fā)展的。與此同時,國家和帝國能夠容忍走私,是因為完全禁止走私所帶來的不公平貿易會引起公民的不滿而造成社會混亂,而政府需要維持秩序才能繼續(xù)掌權。結果,走私使個人得以通過談判與政府達成一種不明確的社會契約。普通民眾偷運各種商品進行逃稅往往是與腐敗官員勾結;另一方面,作者認為稅收作為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納稅用來保障政府提供服務的必要性。因此,作者卡拉斯指出,走私過去和現(xiàn)在都與政府、稅收、公民和腐敗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 這本書清楚地傳達了涉及走私研究的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和倫理問題,從而揭示了走私在世界事務中發(fā)揮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