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很多好吃的農產品,但大部分不為人知、不為人信。不知從何時開始,在選擇蔬菜、水果、大米等農產品時,我們更看重“”“進口”“”等字眼。到底什么才是“好吃”?哪里可以買到好吃的食材?除了食物的外表和口感,我們還應該關注什么?本著這樣的初心,中化農業(yè)組建了一支名為“熊貓指南”的團隊,匯聚了來自農業(yè)、生鮮采購、品牌公關、互聯(lián)網等領域的人士。他們深入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了解農產品的品種和種植過程,并通過國內外科學的認證檢測,為大眾甄選出了一系列農產品和農人的故事。熊貓生性挑剔,只喜歡以鮮嫩的竹筍為食?!靶茇堉改稀边@個名字正源于此:延續(xù)熊貓的高標準,打造中國農產品的“米其林指南”。熊貓榜單一年發(fā)布兩期,采用品質不合格者退出的機制,榜單將以主糧、蔬菜、水果為切入點?!缎茇堉改稀穼ьI讀者探秘云南哀牢山、浙江泰順縣、中緬邊境遮放鎮(zhèn)、溫州三垟濕地等種植,品味與眾不同的大米、獼猴桃、貢米、甌柑、西柚、火龍果,品味“50后”和“90后”農人間的五代傳承。《熊貓指南》不只是一張簡單的榜單。在中國農業(yè)大變局的浪潮中,熊貓指南為農業(yè)建立了標準,更為普通消費者定義了品質。他讓良心種植者獲得溢價,讓健康的食材進入消費者視野。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國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