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語二語習得研究范式的演變歷程 1
1. 引言 1
2. 從語言對比研究到學習者表達失誤研究 1
3. 中介語研究的興起 3
4. 日語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4
5. 日語二語習得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7
6. 結語 10
第二章 中國日語學習者產出的總體特征分析 14
1. 引言 14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15
3. 學習者詞匯使用的總體特征 16
4. 詞目覆蓋率統(tǒng)計及對比 20
5. 高頻詞目對比分析 24
6. 結語 30
第三章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類型及分布 32
1. 引言 32
2. 現(xiàn)有學習者語料庫的表達失誤類型設計 32
3.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類型設定 34
4.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認定原則 40
5.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分布狀況 42
6. 結語 46
第四章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成因分析 49
1. 引言 49
2. 學習者表達失誤的成因 49
3. 單純目標語缺陷引發(fā)的表達失誤 50
4. 母語負遷移引發(fā)的表達失誤 54
5. 目標語負遷移引發(fā)的表達失誤 57
6. 文化背景知識引發(fā)的表達失誤 59
7. 結語 60
第五章 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研究的接點 62
1. 引言 62
2. 認知語言學的形成及發(fā)展歷程 63
3. 認知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65
4. 認知語言學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的應用現(xiàn)狀 66
5. 結語 70
第六章 識解方式與二語習得研究 74
1. 引言 74
2. 圖形與背景 75
3. 基體與側面 79
4. 實例分析:數(shù)量詞連體、連用修飾用法對比分析及學習者習得狀況研 究 81
5. 結語 85
第七章 范疇、原型與二語習得研究 87
1. 引言 87
2. 范疇和原型 88
3. 基于原型的范疇結構 91
4. 實例分析:格助詞「で」的功能擴展及學習者習得狀況研究 93
5. 結語 101
第八章 意象圖示與二語習得研究 104
1. 引言 104
2. 意象圖示的典型類型 105
3. 意象圖示的相互轉換 108
4. 實例分析:助數(shù)詞「本」計數(shù)對象的意象圖示分析及學習者習得狀況 研究 110
5. 結語 118
第九章 隱喻與二語習得研究 120
1. 引言 120
2. 隱喻的性質及類型 122
3. 隱喻的成立基礎 127
4. 實例分析:漢日“上/下”隱喻的對比分析及學習者習得狀況研究 131
5. 結語 144
第十章 轉喻、提喻與二語習得研究 146
1. 引言 146
2. 轉喻的認知機制及類型 149
3. 提喻的認知機制及類型 161
4. 喻解的連鎖 165
5. 實例分析:漢日「目」和“眼”的語義拓展及學習者習得狀況研究 167
6. 結語 193
第十一章 語法化與二語習得研究 196
1. 引言 196
2. 詞匯演變視角下的語法化現(xiàn)象 199
3. 語法化的本質現(xiàn)象及判斷依據 208
4. 實例分析:機能辭的認知機理及學習者習得狀況研究 218
5. 結語 245
第十二章 總結與展望 248
1. 本書的總結 248
2. 今后的展望 256
附錄1 中國日語學習者語料庫概況 258
附錄2 日語機能辭評價指標統(tǒng)計表 263
附錄3 參考文獻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