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主要觀點是:一,《集解》注疏,在體例上秉承裴注,在理念上以援引為先。這是《集解》注疏的主要特色與勝于前人之優(yōu)長所在。在具體工作中,《集解》將主要精力放在史實補充與辨正上,不以音韻訓詁、經史互證為特色,突出地彰顯了史家的本色。在總結前人成果時,《集解》堅持援引征實,不求文必己出,對《三國志》原書與裴注、其余歷代文獻中與三國史有關的資料和歷代研究者的考辨與論述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地纂輯,是《三國志》與三國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亦是當時成就高的集解體史注作品。第二,在該書具體研究的《集解>考釋之地理、史實、職官三個部分中,以地理考釋成就高,史實次之,職官相對較為薄弱?!都狻吩诘乩砜坚尫矫娴木x紛呈,是由于盧弼的學術興趣與專長在此,對相關問題留心已久,投入精力多,方能作出如此成果。而史實部分由于考釋對象本身門類眾多,牽涉廣泛,情況復雜,因此在處理上存在一定困難之處,其內容良莠并存,但總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頗富價值。《集解》在職官考釋部分相對來說投入精力較少,在考釋的體例上不甚嚴密,且內容單薄,只是與前人的一般研究水平持平,未能有明顯突破,與地理、史實等部分的考釋相比較為遜色。第三,如果說《集解》的優(yōu)長之處可以簡要地概括為征引浩博,辨正精審,那么其不足主要體現(xiàn)為三點,一是全書內容輕重不均,質量參差不齊;二是征引之中時有缺漏與重復;三是觀念方法較為傳統(tǒng),時代特色淡薄。由于盧弼在學術上并非面面精通,而是有所偏好,且在注疏之時并非平均用力,這自然會導致內容輕重失衡的問題。也正因如此,征引中的缺漏與重復現(xiàn)象在《集解》考釋的各個部分的體現(xiàn)也有所區(qū)別,在地理部分主要體現(xiàn)為用力過度而導致的重復現(xiàn)象,而職官部分則是缺漏問題較為嚴重。至于《集解》嚴格遵循古典方法而較少體現(xiàn)時代特色,則與盧弼自身與時代學術脫節(jié)的現(xiàn)實,及其作《集解>志在承前的學術定位有關。第四,《集解》是一部在《三國志》研究學術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注疏之作,其工作是使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的古典學術研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術研究的方法已與當時不同。雖然如此,對古籍和古典研究的整理工作卻是一項歷久彌新的課題,永無終結。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讀者的需要與歷史賦予研究者的使命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