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6 / 前言
8 / 關于本書
12 / 不飛鳥
(鴕形目、美洲鴕鳥目、鶴鴕目、無翼鳥目和 形目)這里的前四個目通常統(tǒng)稱為平胸鳥類(源自拉丁語“木筏”),它們都具有大而扁平的胸骨,龍骨突缺少附著飛行所需的肌肉。不飛鳥無需飛行肌肉,因此龍骨突也就退化了。不飛鳥類中只有形目可以笨拙地短距離飛行。
15 / 企鵝(企鵝目)
南半球所有的18個企鵝種類都被歸入一個單獨的企鵝目中。企鵝是一種中到大型且不會飛的海生鳥類,企鵝翅膀演化成的強大鰭狀肢可推動它們在水中滑行。
19 / 潛鳥和(潛鳥目和pi(四聲)ti(一聲)目)
潛鳥目和 目都具有極富特色的繁殖羽。潛鳥分布于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它們的繁殖羽下部為白色,頂部顏色多變,脖頸處的白色縱紋讓這些鳥類很容易被辨識。同樣的, 的頭部、咽喉和脖頸在繁殖季節(jié)通常也具有亮麗的羽色。
21 /遠洋區(qū)鳥類 (鹱形目)
這一大類海鳥包括信天翁、管鼻鹱、海鷗、海燕、風暴海燕、鵜燕。它們具有非常長的前肢(肱骨);這樣的長翅膀讓信天翁和海鷗具有獨特的滑翔能力。
25 / 海鳥和淡水捕魚鳥(鵜形目)
或許這一目中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擁有長直喙和可收縮喉囊的鵜鶘類了。其他鵜形目成員還包括鹲科、鰹鳥科、鸕鶿科、鷺科、蛇鵜科和軍艦鳥科。它們都是食魚鳥類,大多是海生的。這個目中所有種的一個可識別特征就是全蹼,即具有連接四個腳趾的三個骨架肋板。
33 / 涉禽(鸛形目)
該目中許多具有大長腿的涉禽主要以魚類和兩棲類為食,但也會食用諸如蝗蟲這樣的大型昆蟲。該目還包括三個主要的科:蒼鷺和麻;鸛;白鹮和琵鷺。它們還包括兩個單種的科(錘頭鸛及鯨頭鸛)以及一個較小的紅鶴科。
39 / 水禽(雁形目)
這一大類群包括鴨科的天鵝、鵝和鴨,以及叫鴨科的叫鴨。
49 / 猛禽(隼形目)
隼形目是一個較大的類群,其五個科中包含了所有在白天捕獵的常見鳥類,包括隼、鷹、雕、鷲。它們還包含長腿兀鷹等少數幾個不常見的猛禽品種,它們會食用一些水果、種子或其他植物。其他兩個不常見的科各自僅包含一個種:魚鷹和蛇鷲。
60 / 雉類(雞形目)
大多數雉類都是地棲植食性以及早成性的鳥類,小鳥在孵化后幾個小時內便可以離巢。包括以下幾個科:吐綬雞(火雞)科、松雞科、鷓鴣科、雉科。
69 / 鶴、秧雞和鴇(鶴形目)
這是一個由12個科組成的較為復雜的類群,包括許多涉禽和陸禽,并且擁有寬泛的地理分布范圍。它們都生活在地面上而非樹上,大多數(比如秧雞和鶴)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它們的巢穴大多建在地面上,或者是水生植物中的漂浮巢穴。
82 / 鷸、鸻和鷗(鸻形目)
鸻形目是由約350個種組成的。該目可分為三個亞目,主要由小到中型鳥類組成,包括:鷸、鷗、賊鷗、燕鷗、剪嘴鷗和海雀。
102 / 野鴿和家鴿(鴿形目)
鴿類是小到大型的矮胖鳥類,主要為樹棲。雌雄通常外形相似,都可以在喂食幼鳥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凝乳狀的物質,即“鴿乳”。
106 / 鸚鵡(鸚形目)
這個五彩繽紛的目中包含所有種類的鸚鵡,全世界范圍內大約有350個種。它們取食各種大小的水果、種子和花蜜,以其與眾不同的下彎的鉤狀喙為特征。
118 / 蕉鵑、麝雉和杜鵑
(鵑形目)
鵑形目由三個科組成:蕉鵑,中到大型森林鳥類;麝雉科,只包含一個種,即麝雉;杜鵑科,中到大型矮樹、林地鳥類。
123 / 貓頭鷹 (鸮形目)
貓頭鷹大多為夜行性捕食者,人們通常將它們與智慧聯(lián)系在一起。該目有216個種,以具有強烈彎曲的爪喙、大而圓的臉盤和較大的眼耳為特征。最后一個特征也是其擁有靈敏聽覺和銳利視覺的原因所在。
130 / 夜鷹(夜鷹目)
該目成員大多是夜行性的食蟲鳥類,具有可以快速吞下獵物的寬裂的喙。包括:蟆口鴟科、夜鷹科及歐夜鷹科。
133 / 雨燕、樹雨燕和蜂鳥(雨燕目)
這些技藝超群的飛禽一般小到中等體型,有短腿和小而強壯的足。乍一看,蜂鳥與其他兩個科似乎完全不同,然而它們都有非常短的前肢(肱骨),盡管它們由此已經進化出了不同的飛行方式。
143 / 鼠鳥、咬鵑、翠鳥及其近親(鼠鳥目、咬鵑目和佛法僧目)
鼠鳥目僅分布于非洲,并在很久之前就與其他類群明顯區(qū)分開了。咬鵑目往往色彩絢麗,以金屬綠為特征。這個目中的許多科都是以它們獨特的喙為特征的。
153 / 犀鳥、啄木鳥及其近親(形目)
形目是另一個擁有獨特喙的目,包含犀鳥、啄木鳥及其近親。啄木鳥科的成員平時都是用喙在樹上啄擊來進行交流。
166 / 雀類(雀形目)
這是鳥類中最大的一個目,占所有鳥類種數的60%。這一類群傳統(tǒng)上可分為四個亞目,其中闊嘴鳥和琴鳥兩個亞目非常小。霸鹟亞目包含大約12個科和1000多個種;鳴禽亞目包含大約57個科和4000多個種。
284 / 索引